新冠疫情下雨课堂在泌尿外科实习课程中的探索
2020年初,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(Coronavirus Disease),其后各省市均发现了病毒性肺炎的病例,钟南山院士团队研究结果表明,本次疫情主要以呼吸道飞沫及人群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[1]。鉴于疫情较严重且存在普遍的人群易感性,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大中小学延期开学,保障“停课不停学”。高校作为人群聚集的重点场所,中国医科大学响应党中央及国务院的号召,采取了雨课堂的网络线上教学。经过6周的教学实践,表明雨课堂教学在控制疫情的同时能充分保障学校的教学任务。
泌尿外科实习课程是临床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学习阶段后,针对泌尿外科理论知识的一种生动且直观的补充学习课程。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,实习课均采用小班型、面对面、理论结合临床的授课方式,教师可以与学生面对面互动,用观摩、操作、演示等方法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,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直观性。因为疫情,无法面授的泌尿外科实习课程面临着诸多的挑战。而雨课堂的出现,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尝试,对临床课程教学、学生管理、促进课前预习、提高平时成绩等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一、对象与方法
(一)研究对象。
选取中国医科大学大三年级临床医学、法医学、麻醉学专业,共6个班级,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。其中男生32名,女生28名。所有学生课前均被告知并自愿参与本研究。所用课前及课后测试题、授课教材、课件及授课老师均相同。
(二)方法。
共进行两次雨课堂泌尿外科临床实习课程教学。选取人民卫生出版社《外科学》第九版教材中泌尿系统疾病相关章节进行教学。课程共计8学时。两次实习课程均在相关理论课结束后1周内进行。实习课前一天,老师通过雨课堂向学生发送课件及课前测试题目,并于上课前公布答案,统计考试得分。在实习课程教学结束后,通过雨课堂进行随堂测验,并于下课前公布答案,统计考试得分。为了避免混杂因素,授课前均告知学生不可分享测验内容,视频及语音资料等。
(三)教学准备。
授课教师在授课前明确了解网络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及进度,制作好课件、课程资料包和课前测试,并上传雨课堂系统,在微信群与学生分享。如泌尿系统肿瘤相关课程,课前资料包包含肾肿瘤、前列腺肿瘤、膀胱肿瘤、阴茎肿瘤等的临床表现及大体标本;辅助检查图片包括超声、CT;治疗方法的资料包括保守治疗、药物治疗、手术视频。要求学生除了课前预习之外,还需完成课前测试题,包括70分选择题及30分论述题。同时,雨课堂后台可以查看学生课前预习情况,教师根据学生预习及课前测试情况,调整授课内容及授课重点。
(四)教学过程。
学生进入课堂后教师使用签到功能保证到课率,并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。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弹幕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,并向学生讲述在临床实践中的相关见闻及经验,目前临床诊治的最新进展及对疾病诊治的一些相关思考。利用随机点名功能,在讲解过程中随机对学生进行提问,增加学生的活跃性。课程结束前,再次进行包含70分选择题及30分论述题的课后测试。在授课过程中,增加社会健康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,贴近与抗疫的关联,同时针对医学生进行个人及群体防护知识的讲授,如医疗废物的处理、防护衣的穿脱、临床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的人文关怀等,并在课后测试题中体现[2]。
(五)观察指标。
分别将两次课前预习成绩及课后成绩进行比较。课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,将课堂满意度分为很满意、较满意、一般、不满意,进行教学满意度测试。
(六)数据处理。
使用SPSS 19.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,将实习课的课前预习成绩与实习课的课后成绩进行比较,考试成绩均采用表示,采用t检验。以P<0.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。并统计学生们对两次线上实习课的满意程度。
二、结 果
(一)成绩比较。
两次课前及课堂考试成绩详细如下(见表1)。
表1 两次课前及课后考试成绩(分,第一次课前vs课堂第二次课前vs课堂成绩73. vs 80. vs 78.值值<0.05<0.05
(二)满意度调查。
课程结束后对课程的满意度进行调查,详见如下(见表2)。
表2 两次实习课满意度(%)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第一次第二次